少妇装睡让我滑了进去,亚洲欧美国产毛片在线,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,一本大道熟女人妻中文字幕在线

  • 法律圖書館

  • 新法規(guī)速遞

  • 轉(zhuǎn)型時期的刑事政策研究(修改稿)

    [ 秦德良 ]——(2005-11-22) / 已閱54196次

    [3] 曲新久,《刑事政策之概念界定與學科建構(gòu)》,《法學》,2004年第2期。

    [4] 郭德宏,《中國現(xiàn)代社會轉(zhuǎn)型研究評述》,《安徽史學》,2003年第1期。

    [5] 林默彪,《社會轉(zhuǎn)型與轉(zhuǎn)型社會的基本特征》,《社會主義研究》,2004年第6期

    [6] 唐興霖,《論轉(zhuǎn)型社會的制度短缺問題》,《中山大學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,1997年第2期。

    [7] 高國希,《轉(zhuǎn)型社會的制度調(diào)整——〈社會失范論〉解讀》,《哲學動態(tài)》,2001年第6期。

    [8] 郭星華著,《當代中國社會轉(zhuǎn)型與犯罪研究》,文物出版社,1999年版,第151頁。

    [9] 第一次犯罪高峰是在建國初期,峰頂為1950年,當年立案53.1萬起。這次犯罪高峰正值兩種社會制度
    更替的劇烈動蕩時期;第二次犯罪高峰發(fā)生在三年困難時期,峰頂為1961年,當年立案42.1萬起,這次高峰主要是天災(zāi)人禍引起的;第三次犯罪高峰發(fā)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!拔幕蟾锩笔墙▏詠淼囊粓龃蠛平,從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,歷時十年。犯罪高潮在1973年達到峰頂,當年立案53.5萬起。這是一次復雜而又獨特的犯罪高峰,是特殊歷史時期出現(xiàn)的特殊犯罪高峰;第四次犯罪高峰從1978年開始(立案53萬起),1981年達到峰頂,當年立案89萬起,發(fā)生在7、80年代交錯之際;第五次犯罪高峰是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擴大,商品經(jīng)濟迅速發(fā)展,各種社會矛盾明顯暴露的背景下出現(xiàn)的。時間持續(xù)之長,案件上升幅度之大,犯罪類型、手段之繁多,危害之嚴重,都是前幾次犯罪高峰所不可比擬的。AT: http://news.sohu.com/20040930/n222313077.shtml。

    [10] 《我國黑社會成員至少百萬 謹防腐蝕國家權(quán)力部門》
    AT:http://news.xatvs.com/newshtml/9/8/0824154446.html 。

    [11] 吳宗憲,《論社會變遷與刑事政策的調(diào)整[J],《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》,2001年第5期。

    [12] 陳興良,《刑事法治視野中的刑事政策》,《江蘇社會科學》,2004第5期。

    [13] 蘇惠漁 孫萬懷,《我國若干刑事政策的回顧與展望》,《中國刑事法雜志》(總第42期)。

    [14] 學界一般認為“嚴打”始于1983年,以1983年8月全國政法工作會議召開、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《關(guān)于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》以及1983年9月2日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兩個《決定》為標志。筆者認為,實際上1982年1月11日《中共中央緊急通知》、1982年3月8日人大常委會通過的《決定》、1982年4月13日《中共中央、國務(wù)院關(guān)于打擊經(jīng)濟領(lǐng)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決定》是“嚴打”的開始標志之一,由此開始了嚴厲打擊嚴重經(jīng)濟犯罪的斗爭;83年開始了嚴厲打擊社會治安領(lǐng)域犯罪活動的斗爭。從此“嚴打”幾乎在所有社會生活領(lǐng)域展開,中國因此進入以“嚴打”作為對社會進行法律控制和政治控制的重要手段時期。

    [15] 陳興良,《刑事法治視野中的刑事政策》,《江蘇社會科學》,2004第5期。

    [16] 王仲方主編,《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理論與實踐》,群眾出版社,1989年版,第11-15頁。

    [17] 楊正鳴 姚建龍,《轉(zhuǎn)型社會中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改革》,《政治與法律》,2004年第5期。

    [18] 陳興良,《刑事法治視野中的刑事政策[J],《江蘇社會科學》,2004年第5期。

    [19] 李希慧 杜國強,《我國現(xiàn)行刑事政策反思及完善——以維護社會穩(wěn)定為切入點》,《法學論壇》,2003年第4期。

    [20] 楊來勝 郭之文,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辭義新解》,《云南公安高等?茖W校學報》,2000年第1期。
    [21] 楊正鳴 姚建龍,《轉(zhuǎn)型社會中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改革》,《政治與法律》,2004年第5期。

    [22] 白建軍教授在該文中指出:“我們把刑事反應(yīng)的力度與犯罪的悖德性強度之間的這種負相關(guān)現(xiàn)象,即悖德性越大,刑事反應(yīng)越寬宥,悖德性越小,刑事反應(yīng)越苛厲的現(xiàn)象,稱為犯罪與刑事政策之間關(guān)系的偏重。”

    [23] 白建軍,《刑事政策的運作規(guī)律》,《中外法學》,2004年第5期。

    [24] 李素穎 劉虹妮, 《“輕輕重重” 的趨勢與我國刑事政策的取向》,《河北科技大學人民警察學院學報》,2003年第2期。

    [25] 筆者所引該文作者蔡道通在該文注釋中指出,在刑事政策意義上,對“抓大放小”觀點的借用,最早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牧先生在1999年中國犯罪學年會(常州)上所作的主題發(fā)言中提出。

    [26] 蔡道通,《論“放小”的刑事政策》,《南京師大學報》(社會科學版),2002年第1期。

    [27] 龍宗智,《論我國轉(zhuǎn)型期規(guī)制經(jīng)濟的刑事政策》,《法學》,2005年第1期。

    總共7頁  [1] [2] [3] [4] [5] 6 [7]

    上一頁    下一頁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免責聲明:
    聲明:本論文由《法律圖書館》網(wǎng)站收藏,
    僅供學術(shù)研究參考使用,
    版權(quán)為原作者所有,未經(jīng)作者同意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
  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 論文分類

    A 法學理論

    C 國家法、憲法

    E 行政法

    F 刑法

    H 民法

    I 商法

    J 經(jīng)濟法

    N 訴訟法

    S 司法制度

    T 國際法


    Copyright © 1999-2021 法律圖書館

    .

   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