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釗作俊 ]——(2002-6-27) / 已閱28772次
② Michael L.Radelet,Hugo Adam Bedau & Constance E.Putnam,"In Spite of Innocence:Erroneous Convictions in Capital Cases",Punishment and the Death Penalty,Prometheus Books,1995,P148.
③ Baldus,et.al,"Arbitrariness and Discriminition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:A Challenge to State Supreme Courts",Stekon Law Review 15(1986),PP133-261.
④ Mark Tushnet,the Death Penalty,Facts On File,1994,P121.
⑤ 許春金等.死刑存廢之探討[M].臺灣:臺灣冠順印刷事業(yè)有限公司,1996.164.
① 胡云騰.死刑通論.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5.214頁。
② 胡云騰.死刑通論[M]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5.253—254.
③ 據(jù)介紹,1998年在全世界已知的37個國家中共有1625人被執(zhí)行死刑,其中在中國大陸被執(zhí)行的就有1067人,約占66%,達一半還多。而同期美國僅執(zhí)行死刑68人,日本為6人,see Amnesty International,1999.
① 高銘暄.論我國刑法改革的幾個問題[J].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。
② 于秀艷.美國的新聞自由與公正審判的關系[J],北京:人民司法,1998,(9):57.
① (意)貝卡利亞.論犯罪與刑罰[M],黃風譯.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1993.12—13.
② (意)恩里科·菲利.犯罪社會學[M],郭建安譯.北京: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,1995.125—126.
③ 陳興良.刑法的人性基礎[M]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6.530.
④ (英)哈特.法律的概念[M],張文顯等譯.北京: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.1996.140.
① 陳興良.刑法的人性基礎[M]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6.531—532.
② 陳興良.刑法的人性基礎[M]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6.540.
③ 李云龍,沈德詠.死刑專論[M],北京: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7.227.
① 馬克昌.刑罰通論[M],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1995.461.
② 馬克昌,楊春洗等.刑法學全書[M],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93.1111.
③ (日)中山研一.刑法的基本思想[M],姜偉等譯.北京:國際文化出版公司,1988.137.
① 馬克昌,楊春洗等.刑法學全書[M],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,1993.899.
① 按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釋,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罪案只有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中的7種死罪,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(jīng)濟秩序罪中的15種死罪,第八章貪污賄賂罪中的2種死罪和毒品犯罪的1種死罪(已獲得授權對毒品犯罪核準死刑的除外),共計25種,占68種死罪的36.8%;而由各高級法院行使核準權的死刑罪種為43種,占死罪總數(shù)的63.2%。
② 京華時報.2001年12月7日,第1版。
① 死刑執(zhí)行方式的話題,使人可以聯(lián)想到我國封建專制社會死刑執(zhí)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。如有些死刑犯家屬在親人被處斬的前夕,會通過賄賂的手段要求劊子手刀下留情,不將被處決者的頭顱全部砍斷,以保留親人的全尸。仔細分析,死刑犯家屬的這一要求,無非體現(xiàn)了希望親人死得"體面"一點的心愿,實際上,這也是人類追求文明死亡的愿望。
總共2頁 [1] 2
上一頁